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

新生儿反射 4 - 踏步反射

踏步反射 Walking / Stepping Reflex


把婴儿由腋下托起竖立胸部前倾,足底接触平面,此时新生儿可以做自发的踏步运动。



出现时间]  新生儿出生后即可出现。

消失时间] 
6~12周时消失 



动作显示意义
1. 当婴儿足部接触地面,髋与膝关节产生弯曲反射,受刺激的脚踩住地面。


2. 当轻缓地托着婴儿向前移动,让他的一脚触及地面,另一脚则会举步向前,产生几个一连串步伐交换的运动。

3. 早产儿也有此反射,但他们往往是脚尖着地,与足月儿用整个脚或脚跟着地的步行动作不同。

病理意义

1. 
新生儿出生后无此反射为双侧性瘫瘓,提示大脑病变。

2.  
持久性不对称为神经损伤

3. 
8个月以后仍长期存在踏步反射,则可能有脑性疾患。

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新生儿乳腺肿大

新生儿乳腺肿大 Witches Milk

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內,乳腺明显肿大 ,常出现泌乳现象,俗称"魔乳"。






发病率
  很常见。大多数新生儿可触及乳腺结节。30~40%的新生儿乳腺明显肿大,男女婴均可出现


病程及预后

  由于母体雌激素、孕激素、催乳激素通过胎盘造成。肿大的乳腺组织会逐渐缩小,一般数月后会恢复正常。不要挤压乳腺,以免造成炎症。如发生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新生儿阴道出血/分泌黏液

新生儿阴道出血/分泌黏液 Vagina Bleeding / Discharge

有些女婴出生后几天內可发生阴道出血或阴道分泌黏液。







发病率
  常见。


病程及预后

  
这是母体雌激素通过胎盘所导致,无需治疗,几天內可消失。 

外阴赘

外阴赘 Vulval Tags


新生儿女婴外阴后部的一种黏膜赘,一般较长,并有蒂。




发病率
  常见。


病程及预后

  出生后几天內会自行枯萎消失,无须治疗。

2012年3月16日星期五

胎脂

胎脂 Vernix Caseosum


  新生儿出生时若皮肤上有一种黏滑的软膏样物质,便是所谓的胎脂。胎脂常见于新生儿的面部、耳朵、颈部、腹股沟处的皮肤皱褶內。有时胎脂会覆盖全身皮肤。






发病率
  不足月出生的新生儿较常见。足月儿很少出现胎脂。


病程及预后
  出生后数小时內会自行干燥或脫落。宫內窘迫症的新生儿,出生后胎脂会染有胎粪。

吸吮垫

吸吮垫 Sucking Pad


  新生儿出生后上下唇黏膜上皮干燥增厚,常形成胼底状硬垫,又称胼底样吸吮垫


发病率
  常见。


病程及预后

  无须治疗,可自行消失。
新生儿出生后即可能出现吸吮垫,此时尚未哺乳,因此和受压和损伤无关

上皮珠

上皮珠 Epithelial Pearls


  上皮珠为口腔內中线软硬腭交接处出现的数个或成簇状的白斑,这是一种表皮囊种。偶尔可发生在牙槽边或包皮上。








发病率
  很常见。40 ~ 50% 的新生儿均可出现。


病程及预后
  可自行消失。有时会被误诊为感染。

红斑中毒症

红斑中毒症 Erythema Toxicum


  新生儿出生后一星期之內,皮肤上出现广泛分布、时隐时现的红斑性斑丘症,称为红斑中毒症。又称为毒性红斑 Toxic Erythema 新生儿荨麻疹 Urticaria of Newborn嗜酸细胞皮疹 Eosinophilic Rash。病变中央有一小点的白色丘疹,周围皮肤潮红。








发病率
  新生儿很常见,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內发生。早产儿不会出现。

病程及预后

  无须治疗,可自行消失。

蒙古青斑

蒙古青斑 Mongolian Blue Spot

  蒙古青斑是新生儿皮肤出现灰蓝色或暗蓝色色素斑,常见于腰骶部皮肤,也可见于躯干或四肢。




发病率
  几乎所有的有色人种新生儿均可以发生,亚洲婴儿尤其明显,偶见白色人种中黑头发的婴儿。

病程及预后
  隨年龄增长,可自行消失。

2012年3月12日星期一

天使之吻,鹳咬痣

鹳咬痣 (单纯痣) Stork Bite Naevus  (Nevus Simplex)


  鹳咬痣 (单纯痣) 为一种粉红色或猩红色的毛细血管瘤,是婴儿在子宫里时,受到母亲激素的刺激而形成的。鹳咬痣 (单纯痣) 常见于眼睑、鼻樑、上唇和颈背。此痣压之不褪色。


  如果长在眼皮上面,俗称为天使之吻angel's kisses),天使给宝宝留下的温柔一吻。

  如果长在脖子后面,称为"鹳咬痣"(Stork Bite Naevus)外国传说中宝宝们是被一只只的鹳鸟叼到各自的家里面的。



发病率
  新生儿单纯痣很常见。30 ~ 50% 的新生儿均可出现。

病程及预后
  所有面部的单纯痣在1岁以內均可自行消失。

  颈背部的鹳咬痣则很可能会持久存在。

  无须治疗。

2012年3月9日星期五

新生儿反射 3 - 吸吮反射和觅食反射

吸吮反射  Sucking Reflex


当新生儿口唇触及乳头或其他物体时,便自然张开口,而且出现口唇、舌的吸吮动作称吸吮反射。




出现时间]  0~3 个月大的新生儿。

消失时间]    3个月后会开始慢慢消失。


动作显示意义] 
初生婴儿只能通过吸吮动作来摄取母奶或配方奶,因此只要将物体如手指头、棉花等物放进婴儿嘴巴里时,婴儿便会自然地出现吸吮的动作。

吸吮反射与觅食反射为配套的反射反应,一定要能寻乳后且有吸吮的动作,才能真正达到喝奶与补充营养的效果。

病理/生理意义
1. 若新生儿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提示脑内病变。亦影响营养吸收。
2. 若吸吮反射亢进则为饥饿表现。
3. 1岁后吸吮反射仍存在提示大脑皮层功能障碍。 




觅食反射 Rooting Reflex


将婴儿头部置中,手放在前胸,以食指轻压口周围皮肤,分别触在口角及上下唇的中央位置,婴儿会张口并转头至刺激侧,上唇受刺激时头部会后仰,刺激下唇时下巴会垂下。



出现时间]  0~3 个月大的新生儿。

消失时间]    3~4个月会慢慢消失。


动作显示意义] 觅食反射是婴儿出生后为获得食物、能量、养分而必定会出现的求生需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为配套的反射反应。


病理/生理意义 其意义同吸吮反射。

新生儿反射 2 - 握持反射

握持反射 Grasp Reflex

用手指或笔接触新生儿尺侧手掌、足底或指趾引起指趾屈曲活动,称为握持反射。检查者可借此将婴儿提升在空中停留几秒钟。


出现时间]  0~3 个月大的新生儿。

消失时间]  手掌握持反射 4~6 个月大时逐渐消失,
为随意动作取代,婴儿开始学习抓、握、捏等精细动作的运用 足底握持反射6—12月消失。







动作显示意义
 这是灵长目种系发生的遗传,此反射反应刚出生的小畜会抓紧母畜毛发而避免摔落的本能。

病理意义
1.  新生儿期持握反射缺失或两侧不对称均为病态 ,提示大脑病变。

2.  6个月后持握反射仍存在也提示大脑疾病。

3.  足底握持反射提早消失,多为脊髓发育不良。 

新生儿反射 1 - 拥抱反射

新生儿反射 (原始反射)Newborn Reflexes ( Primitive Reflexed)


正常的新生儿具备多种原始的神经反射,它是大脑皮层未发育成熟的暂时表现,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尽管每位婴儿的原始反射消失时间不一定相同,但长期缺失、或持续存在,都是不正常的。




拥抱反射或惊跳反射 Moro Reflex or Startle Reflex


  新生儿仰卧时,一手托着他的肩部,一手将他的头抬高15度,然后迅速将手从头下撤出,头即往后垂落。这时婴儿四肢外展伸直,除拇指末节屈曲外,其余各指伸直且呈扇形张开。脊柱与躯干亦伸直,数秒钟后四肢又内收屈曲,犹如拥抱动作。新生儿面部紧张,在双臂放松时发出哭声。




出现时间]  0~3个月大的新生儿。

消失时间]  3~5个月大时消失。


动作显示意义] 
观察婴儿神经传导路径到脊髓的原始反射,以及两只手的功能是否正常。
这是婴儿自身的保护动作,有助于婴儿在母亲怀里,稍微失去平衡、头往后垂时抱紧母亲。

 [病理意义
1.  新生儿出生后没有出现拥抱反射,提示大脑损伤。

2. 若新生儿出现拥抱反射时,上肢不对称反应则可能为半身轻瘫、臂丛神经损伤、锁骨或肱骨骨折。

3.  拥抱反射若下肢反应消失则疑为脊髓下段损伤,或先天性髋关节脱臼。 

4.  拥抱反射若超过6个月仍长期存在,则为大脑疾患,或神经病变。 

粟粒疹(乳白斑)

  粟粒疹 Milia,又名乳白斑 Milk Spot。是长在鼻和面颊部的细小的白色丘疹,这是由于皮肤皮脂腺增生所致。





发病率
  新生儿粟粒疹很常见。40 ~ 50% 的新生儿均可出现。


怎么消除宝宝的粟粒疹?

无须任何治疗,粟粒疹会在几周內自行消退。

勿塗抺任何油霜或药膏,以免刺激新生儿宝宝的皮肤,或致过敏。

勿将粟粒疹挤出,或大力洗刷,以免留下疤痕或造成感染。

2012年3月8日星期四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是指新生儿期(出生28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血中胆红素升高,出现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

  中医称之为"胎黄",指婴儿出生后周身皮肤、面目、小便出现黄染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若伴隨不喝奶、尖叫啼哭、双目凝视、角弓反张、抽搐时,属"胎黄动风"。


发病率
  新生儿黄疸很常见。50% 的足月新生儿和 80% 的早产新生儿在出生后 3~5 天都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皮肤发黄、眼睛巩膜黄染,可伴隨其他不适症。


生理性黄疸 Physiological Jaundice 和病理性黄疸 Pathologic Jaundice

生理性黄疸特点:
1)  在出生后 2~3 天出现,4~5 天达到高峰,6~7天开始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最长可延迟到4周才完全消退。

2)  一般新生儿身体无不适应症状。

3)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 5 mg/dl

4)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 12.9 mg/dl;早产儿 < 15 mg/dl
  
病理性黄疸特点:
1)  在出生后 24 小时內出现黄疸。

2)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 5 mg/dl

3)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 12.9 mg/dl;早产儿 > 15 mg/dl

4) 黄疸持续时期,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5) 黄疸退而复见。

6) 血清结合胆红素 > 2 mg/dl



新生儿黄疸出现的原因:
1. 胆红素生成过多: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为 8.8 mg/kg ,成人则为 3.8 mg/kg 

2. 联结的胆红素量少:胆红素进入血循环,须与白蛋白联结后,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新生儿白蛋白含量少,早产儿更少,所以联结胆红素量少。

3. 新生儿肝细胞未发育完善,处理的胆红素能力差。

4. 成人肠道內的结合胆红素,被细菌还原成尿胆原及其氧化产物,大部分隨肠道排泄。新生儿肠道不仅缺乏细菌,肠腔內具有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未结成胆红素,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及重吸收增加。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患上的疾病:
1. 出生 24~48 小时內出现的黄疸,可能源自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作用 、感染或产伤所致。

2. 足月儿黄疸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超过4周,可能患有甲状腺功能減低、半乳糖血症、肝脏病变、红细胞酶缺乏及胆道闭锁等疾病。

3. 严重的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持久性脑损伤(核黄疸)。


为了排除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爸爸、妈妈应该做的事:
1. 新生儿出生 24~48 小时內仔细观察婴儿是否出现黄疸。

2. 在自然光照下,观察婴儿的皮肤、巩膜及粘膜是否黄染,观察时避免穿着黄色系列的服饰或包布,以免影响诊断。

3. 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即时送医治疗。 


4. 观察抚摸婴儿右上腹,是否有肝脾肿大。

5. 可将婴儿送往诊所、医院,检查婴儿的胆红素水平。



预防黄疸,建议妈妈需要注意的事:
1. 胎黄常因妊娠妈妈遭受湿热或寒湿侵袭而累及胎儿,妊娠期间,孕母宜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勿过饥过饱,戒烟酒及辛热之品。

2. 注意防止如孕期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 。

3. 母亲O型血型,若胎儿A或B型,密切注意出现ABO溶血引起的黄疸。


4. 母乳喂养婴儿的母亲,也必须饮食有节,坐月期间宜戒烟酒及辛热之品。

5. 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黄疸的治疗及居家护理:
1. 病理性黄疸则需及时治疗,以去除病因、光疗、静脉输注白蛋白、口服肝酶诱导剂、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为主,必要时采用换血疗法。


2. 中医治疗以利湿退黄为基本原则,以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以健脾化湿治寒湿黄疸;以清热解毒、涼血安神治胎黄动风。

3. 日间新生儿宜置于光缐明亮的房间,并于早晨或黄昏,阳光不甚猛烈时,隔玻璃窗照在黄疸患儿光身上,促进黄疸消退,切勿爆晒。

4. 简单的中医退黄方剂 - 茵陈大枣汤。
    茵陈 15g 、大枣30g、甘草6g,水煎后少量频服,日服5~8次,每次5ml。每日一剂。

2012年3月5日星期一

刚出生的婴儿,屁股上方有个洞,究竟患上了什么病?

刚出生的婴儿,屁股上方有个洞,究竟患上了什么病?



骶骨小凹 Sacral Pit

       新生儿常见的"骶骨小凹" Sacral Pit,小凹常位于新生儿臀部上方骶骨处,在小凹的底部,可以摸到突起的尾骨。

        骶骨小凹一般都较浅,形成盲端。只要仔细观察,确定里头没有外瘘,不长肉瘤,没有不对称,便是正常的,无须医治,往后会自然消失。


伴发症: 

      若出现外瘘、有肉瘤等现象,可能出现血管瘤、毛发痣、脂肪瘤等异常疾病,病变位置位于背部较高处,可伴发马尾束缚现象(脊髓分离)。可以进一步作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