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吮垫 Sucking Pad
新生儿出生后上下唇黏膜上皮干燥增厚,常形成胼底状硬垫,又称胼底样吸吮垫。
发病率
常见。
病程及预后
无须治疗,可自行消失。
新生儿出生后即可能出现吸吮垫,此时尚未哺乳,因此和受压和损伤无关。
上皮珠 Epithelial Pearls
上皮珠为口腔內中线软硬腭交接处出现的数个或成簇状的白斑,这是一种表皮囊种。偶尔可发生在牙槽边或包皮上。
发病率
很常见。40 ~ 50% 的新生儿均可出现。
病程及预后
可自行消失。有时会被误诊为感染。
红斑中毒症 Erythema Toxicum
新生儿出生后一星期之內,皮肤上出现广泛分布、时隐时现的红斑性斑丘症,称为红斑中毒症。又称为毒性红斑 Toxic Erythema 、新生儿荨麻疹 Urticaria of Newborn、嗜酸细胞皮疹 Eosinophilic Rash。病变中央有一小点的白色丘疹,周围皮肤潮红。
发病率
新生儿很常见,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內发生。早产儿不会出现。
病程及预后
无须治疗,可自行消失。
蒙古青斑 Mongolian Blue Spot
蒙古青斑是新生儿皮肤出现灰蓝色或暗蓝色色素斑,常见于腰骶部皮肤,也可见于躯干或四肢。
发病率
几乎所有的有色人种新生儿均可以发生,亚洲婴儿尤其明显,偶见白色人种中黑头发的婴儿。
病程及预后
隨年龄增长,可自行消失。
鹳咬痣 (单纯痣) Stork Bite Naevus (Nevus Simplex)
鹳咬痣 (单纯痣) 为一种粉红色或猩红色的毛细血管瘤,是婴儿在子宫里时,受到母亲激素的刺激而形成的。鹳咬痣 (单纯痣) 常见于眼睑、鼻樑、上唇和颈背。此痣压之不褪色。
如果长在眼皮上面,俗称为“天使之吻”(angel's kisses),天使给宝宝留下的温柔一吻。
如果长在脖子后面,称为"鹳咬痣"(Stork Bite Naevus)外国传说中宝宝们是被一只只的鹳鸟叼到各自的家里面的。
发病率
新生儿单纯痣很常见。30 ~ 50% 的新生儿均可出现。
病程及预后
所有面部的单纯痣在1岁以內均可自行消失。
颈背部的鹳咬痣则很可能会持久存在。
无须治疗。